佳士得春拍中的中国古毯

2019-12-15 CC

佳士得春拍中的中国古毯——
家族遗珍:玛丽‧泰瑞莎‧L‧维勒泰亚洲艺术珍藏
The Marie Theresa L. Virata  Collection of Asian Art: A Family Legacy

2017年3月16日,纽约洛克菲勒广场,佳士得亚洲艺术周中的特场拍卖会“家族遗珍:玛丽泰瑞莎L维勒泰亚洲艺术珍藏”圆满落槌。玛丽泰瑞莎是菲律宾艺术品收藏家,与被称为“中国古董教父”的纽约已故古董商安思远私交甚笃,亦师亦友,从其收藏中能看到很多安思远的影子。维勒泰家族自197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明清艺术品,本次佳士得拍卖的是其中部分藏品。
拍品以家具为主,包括瓷器、地毯、字画等各类艺术品。在86件拍品中,地毯有11件,全部以高出估价成交,成绩显赫。本文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块地毯,邀您一起欣赏中国古毯之美。

Lot 619

锥形的宁夏抱柱毯
19世纪初中国西部
尺寸:3.12×1.73米

估价:5000-8000美元

成交价:50000美元

2.jpg


3.jpg
赭石色的大地上,有一条盘绕的五爪龙和云形纹饰,底边是多彩的云水纹。


拍品鉴赏:

对于2015年佳士得春拍“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仍然印象深刻的人来说,维勒泰家族的地毯收藏风格颇受安思远的影响,龙纹地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尽管品相参差不齐。下图是安思远收藏的一块19世纪早期龙毯,与此毯神韵相当,尺寸则更大(5.28×1.75米)。

4.jpg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龙为四灵之首,能幽能明,能细能巨;在古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所以龙纹只能在宫廷和寺院使用,朝廷命官只能用四爪的蟒纹。

锥形或两边不直的手工地毯并不少见,大多是由于编织过程中纬线的张力没有把握好造成;龙抱柱毯多见于中国西部的寺庙,柱子如果上部比下部略细,就需要把毯子刻意地织成锥形以吻合柱子的形状。此毯地色丰满,纹饰生动活泼,尺寸在抱柱毯中属于较大的,可能曾被使用于厅堂的柱础上。


Lot 631
丝织五龙毯 约1900年
尺寸: 2.79 x1.75米
估价:4000-6000美元

成交价:25000美元

5.jpg

地毯大地呈锈褐色,五龙戏珠纹饰,四边是多彩云水纹。


拍品鉴赏:

这块丝毯的成交价是上面那块毛毯的一半,其中自有其道理——丝毯的配色、构图及整体神韵稍逊一筹。正如家具的价值不会论其所用木材定价,地毯的材质只是构成其价值的一个要素。羊毛是制作地毯最传统的材料,在天然纤维中有着独特的物理化学特质:耐磨、防潮保暖、抗污、防火。制作家具的木材种类繁多,地毯羊毛也优劣不一,优质的地毯羊毛坚韧耐磨并有丝一般的光泽。

6.jpg

7.jpg

与此毯相似,上图是安思远曾收藏的一块盘金九龙毯。


Lot 637

五夔榻毯

清康熙时期(1662-1722)宁夏

尺寸:2.72 x1.73米

估价:20000-30000美元
成交价:56250美元

9.jpg

10.jpg

11.jpg


五朵团花嵌在满布缠枝牡丹底纹的驼色大地上,边饰草龙纹,最外一层边是氧化的棕色。


拍品鉴赏:

在拍卖图录中此毯被称为“Golobew五夔榻毯”,以其早期藏家Victor Golobew来命名。Golobew是二十世纪初生活在巴黎的俄国后裔,他是历史与哲学博士,收藏家及艺术评论家;他特别感兴趣中国艺术对波斯微型画的影响,除了收藏中国艺术品,也收藏来自亚洲其它国家的物件。此毯曾流转于欧洲的不同藏家和艺术机构,其中有下图所示马德里的Thyssen-Bornemisza收藏,此毯铺设在左后方的地面上。

12.jpg


古人用毯,不仅铺地,也用于其它场合;按此毯尺寸推测,最初可能是用于床榻上的罩盖。这块地毯是现存的中式打结地毯中织作最精巧的实例之一,曾于1911年出现在巴黎Cernuschi博物馆的首次中国地毯展。在国际地毯界,古典中式地毯有时也被称为“老宁夏”地毯,这是由于至少从明代开始,宁夏就是为紫禁城织作地毯的故乡。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西方对于东方地毯的艺术史和审美的兴趣在持续增长。西方收藏家评估地毯的价值时,更侧重于构图的整体平衡,以及绘图和用色的品质,而更少关注在纯工艺的方面,比如毯子的织作密度。此毯构图平衡,配色典雅和谐。花瓣式的夔纹安座在满布的牡丹和连绵的叶蔓纹上,这种特别的底纹常见于明代的地毯。最初的大地色可能更加偏黄,由于年代久远而变得近似驼色,原初的配色效果也许接近于一块康熙古毯的复原作品“锦地莲花”(下图)。最外层边采用灰棕色是康熙地毯的一个特点。

13.jpg 


Lot 647

宁夏几何纹毯

约1900年

尺寸:4.67 x3.2米
估价:8000-12000美元

成交价:68750美元

14.jpg

这块地毯的大地满布传统的八角格子,二层边分别是万字纹和回纹,最外层是棕色的边。色分四彩:靛蓝、奶白、玉米黄、棕。

拍品鉴赏:

此毯曾被旧金山著名地毯商Sandra Whitman收藏,织作于清末,其设计原型很可能是一块康熙古毯。与此毯近似的是下图中的地毯,出自清康熙时期,现存纽约私人收藏,被称为“Scofield Thayer 八边形和正方形台毯”。

15.jpg


拍品大地中的几何连锁结构以及边的层次,都与此毯相近,尺寸上二者都是超过10平米的大型毯。不同的是,康熙古毯的中心和四角都有类似青铜器纹饰的夔纹,四个繁复的角夔很容易成为构图的主角,然而这里对设计的处理使整体有完美的平衡感。

 

Lot 675
中式条毯

清19世纪

尺寸:4.29 x 0.66米

估价:2000-4000美元
成交价:27500美元

16.jpg

这张条毯由七个方块组成,每个方块中都是菱形和八瓣花格子纹饰,颜色有蓝、红、金黄、棕,边中是万字纹。


拍品鉴赏:

从其图案来看,这块地毯不能算是正规的走廊毯,而是几块织在一起的小方毯,之间以平织的底子相连;雅昌将其译为桌旗也有点牵强,其尺寸和结构并不适合作为桌旗。也许此毯曾被用于寺庙坐禅,每个小方毯正好够一个人的座位,可以称之为七连禅毯。这种连续的菱形和八瓣花纹饰,常见于明代地毯,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这种纹饰的古毯。从下面的二件明式古毯复原作品(菱形与正方形一 菱形与正方形二),可以领略到淋漓尽致的配色艺术,不同色调的搭配与明度的对比使几何纹饰错落有致。


后 记:
与古典中式地毯诞生于同一个时期的明式家具,已是众人皆知的艺术品,而明式家具被发现的历史不过30多年。明式家具开始为人所知,也许始于1985年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珍赏》的出版,1990年世界上首家“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在美国加州成立;1996年纽约佳士得中国古典家具的盛大拍卖,明式家具被推到世界艺术圣坛的顶峰。明式家具早期的藏家并非中国家具的专家,但他们有敏感的眼睛,有能力看到事物的精致之处,而不是看作品的名头和标签。近年来国外拍卖会上不时出现的中国古毯,常使人惊叹于久违却又似曾相识的美。

在世界地毯界,古典中式地毯属最精美的作品之列,然而她依然是最少为人知的地毯之一; 存世的出自中国“古典”时期(明永乐到清雍正)的地毯可能不超过六百块,稀有而珍贵。事实上,1856年化学染料出现后,天然染料就逐渐淡出地毯的织作了,而天然染色是古毯织造工艺和艺术价值的一个核心要素。

如何能以传统工艺复原古毯,从而使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更多面世?这依然是一个有待身体力行的长期工程。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