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手工地毯的品质

2019-06-16 G

手工地毯无疑属于家居中的大宗货,无论出于使用还是收藏的目的选购地毯,如何判断地毯的品质就成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事实上,地毯知识的普及程度是与地毯市场的成熟与专业程度成正比的。在欧洲,收藏、使用手工地毯的历史至少始于14世纪,我们可以从一些早期西方绘画中看到对地毯的描绘,其中包括了凡.艾克,杰罗姆和伦勃朗的作品。地毯对于家居不仅是功能性的装饰品,也表现了主人的信仰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在欧美国家,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铺设手工地毯早已成为一种生活标准。

本文尝试从地毯制作者的专业角度,总结一下判断手工地毯品质的要点。至于一些比较粗浅的问题,比如,如何分辨手工地毯和机制地毯?如何辨别地毯的材料是羊毛还是化纤?这类问题不在本文的探讨之列。

首先,我们对手工地毯要有正确的态度。一块地毯是一件综合艺术的作品,包含了图案设计、绘图、染色、纺纱、编织、平洗等工艺流程,由此,其品质是由原材料和各项工艺手段的综合评分决定的,这些工艺可以分项来单独评判,而最终,一块地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以下逐项探讨决定地毯品质的要素:

1)  图案:

是地毯给人的第一印象。当您想购买地毯时,首先考量的因素是尺寸、主色调,以及图案的设计和风格。对于喜欢古典音乐的人来说,巴赫的作品包含了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作为视觉艺术的地毯来说,其设计的来龙去脉决定了图案的品质。

我们从最初就确定了图案的方向:历史中最精美的古典中式图案。所以精确地说,我们不是在设计而是尽可能地复原原作,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自己对图案细节的重建,因为古毯的图案已经模糊难辨,或者做局部修改,比如把清初地毯纹饰中的龙纹改为蔓草纹。经典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沉淀精炼而形成的,其魅力不会随时间变迁而淡薄;经典作品的美是客观的。

2)  原材料:

羊毛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自古以来是织作手工地毯最传统的材料。正如制作家具的木材品类繁多、贵贱不一,羊毛也有不同品类,然而很少人知道关于羊毛的专业知识。地毯需要耐磨、弹性好、有光泽,于是优质的地毯羊毛属于粗羊毛(纤维直径大于40微米),毛纤维长而坚韧,没有干死毛,并富有光泽。

判断地毯的羊毛品质,要仔细检验地毯,观察并用手触摸。干死毛难以上色,灰白质脆、缺少弹性;毯面过于柔软,可能是毛质过细,这样的地毯不易耐久;如果毛纤维太短,则纱线的断点会很多从而毯面容易掉毛。从不同角度看毯面,好的羊毛会使毯面在一个方向呈现丝一般的光泽,而劣质的羊毛则使毯面显得灰暗,好像不干净。

以化学物质处理羊毛地毯来增加毯面光泽的方式早已是很多工厂常用的方法,其原理通常是以氯剥去羊毛纤维表面的鳞片,这样产生的光泽显得“贼”而不自然,仔细用鼻子“嗅”,往往还能从这样处理过的地毯闻到氯气的味道。

3)  绘图:

地毯图案必须先要被汇成图纸,才能成为编织的蓝图;同一个设计图案在不同人笔下则会形成不同的图纸,这就是绘图的功夫。好的图纸就像大师的绘画,细节流畅而富于生命,与此相反,则是更多缺少灵气,呆板而枯涩的绘图。这方面的鉴赏力与对绘画的鉴赏力想通,需要用心看过很多作品,在时间中培养出相对性。

4)  染色:

化学染料是150年前石化产业诞生发展的一个副产品,随后很快就取代了天然染料,天然染色的技艺也基本遗失殆尽而成为非遗项目。在劳动力密集的手工地毯领域,当今世界已极少有生产者能100%采用天然染料染色,通常是以化学染料,或者部分天然部分化学染料。更有造假者,以化学染料染色编织后,再以天然染料(比如核桃皮)罩染来获得“自然”的效果。

化学染料不管多么高级,其视觉效果与天然染料也不可同日而语。打个比方,一个塑料苹果,即使做得非常逼真,也无法具有苹果鲜活的生命感。年份超过150年的地毯,其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天然染色。

5)  纺纱:

小小的纱线,是靠一个庞大的系统运作实现的——从洗毛厂直到纺纱厂。在工业革命以前,纺纱都是以手工完成的,因手纺纱线粗细不匀、松紧不一,从而形成了一些古毯难以模仿的古朴品质。

然而,手纺纱线的耗时、低效是难以承受的,曾有过几年,我们为了追求仿古的效果,完全以手纺纱线织作地毯,回头看来那真是一段疯狂的时期,而那几年制作的地毯也因此而非常独特。

辨别手纺纱,从毯的背面观察比较容易,手纺纱时粗时细,使上下的纬线形成很多自然的弯曲。

6)  编织:

传统手工地毯都是打结编织的,其中双经结最耐用,地毯使用数百年结扣也不会脱落。双经结按打结的形状分为二种:马蹄结(或称作“剪刀结”)和8字结。土耳其地毯以马蹄结为主,中国地毯和大部分波斯毯则打八字结。

西藏地毯采用的穿杆结是一种独特的打结方式,始现于清初,其编织速度远高于马蹄结和八字结,但难以表现精细的图案,尼泊尔以及部分印度出产的地毯采用这种打结方式。从毯背可以看出,这种结在纬线之间形成粗厚的多股纱线,不似双经结精巧而结实。

编织是耗时的熟练工种,中国古典地毯因其绘画般的设计风格,编织上采用了其它地毯织作传统未使用过的技巧,比如“押头”、“半个头”等,使精巧的曲线——比如花瓣或叶蔓——得以顺畅地表现出来。这些编织技巧需要从地毯背面仔细研究才能发现,施用了技巧的地毯,其图案的表现力则更显生动流畅。

7)  后处理:

地毯在机梁上编织结束后,就进入了后处理阶段,主要包括了平、洗、修等工序。平就是使毯面平坦,这是通过一种特别的机械实现的。在平好的毯面再用电剪子掏沟的方式是100年前天津地毯厂发明的,其目的是更好地表现图案的曲线,但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厚重的地毯而不适于软薄的地毯。清洗是使地毯清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染色牢度的一关,劣质的化学染地毯经过水洗往往会有串色、掉色现象,这可以从经纬线比较清晰地看出来。晾晒、打磨以及穗头和毯面的修整,构成了一块地毯的最后几道工序。专业的后处理使地毯洁净而清新,并显得浑然一体。

8)  年份: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古毯的价值并不是因其年份久远,而是由其织造的原材料和所施用的工艺决定的。一块图案雅致、织作精细的康熙古毯无疑是难得的宝物,但一块图案平庸、化学染色的清末地毯则难登大雅之堂。上世纪80年代,地毯界开始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世界上少数顶尖的制造商复返地毯生产的传统工艺,在图案、染色、用料、编织上精益求精,追求古典完美,这样制作出来的地毯,其品质已近于古毯杰作在几百年前达致的水准。

影响地毯品质的细节因素还有不少,比如地组织结构,厚薄软硬,纱线捻度等,篇幅所限在此不再列举。

也许选一块合适的地毯就像去找意中情人,说难也难,说易也易:用心体会就是了。


首页